最新欺詐警告(於2023年4月更新)。如要了解更多資料及如何保障自己,請按

Investment Institute
宏觀經濟研究

中國及亞洲市場對談:中國股市牛年能否迎來牛市?

  • 23 二月 2021 (5 分鐘閱讀)

安盛投資管理新興亞洲高級經濟師姚遠每月與您分享他對中國和亞洲市場的最新宏觀觀察。

本月視頻中他與亞洲股票投資組合經理莊瑋倫一起探討對中國股市進入牛年的前景如何,以及一些投資者關注的熱點話題。


完整視頻文字内容如下:

Aidan:您好,歡迎收看我們的每月宏觀短評。我是姚遠,香港安盛投資管理的新興亞洲高級經濟師。首先,我在此祝願各位觀眾牛年身體健康,萬事勝意。

今天我很高興能邀請我的同事莊瑋倫(William Chuang)一起討論對中國股市2021年的看法。Will,歡迎你!

Will:Aidan,謝謝你邀請我。

Aidan:中國股市在2020年疫情期間表現強勁,您認為是哪些因素導致中國股市如此強韌?牛市在牛年又能否延續?

Will:的確,中國股市去年的表現相當出色,當中大部分領域均呈強勢。
去年股市受到多項因素帶動。首先,股市在經歷3月份的拋售後,估值變得吸引。其次是疫情蔓延衝擊全球,刺激出口大幅增長,帶動中國經濟迅速復甦。最後,「十四五」規劃帶來不少正面消息,而且中共的最高領導層亦就環境議題作出各項承諾。我們認為這些因素大部分在今年仍將發揮作用。

Aidan:讓我們更深入探討你剛提到的最後一點。大家知道,2021年是中國第十四個五年計劃的開始,從宏觀角度而言,我們認為重點將放在科技創新、供應鏈升級、提高消費在經濟中的比重,以及爭取在2060年前將淨碳排放量減至零。作為長線投資者,你認為中國的長遠發展計劃中最令人振奮的機遇是甚麼?

Will:你剛剛提到所有目前結構性增長趨勢非常强勁的主要領域。或許我可以探討其中兩個我們頗爲看好的領域。
你提到中國爭取在2060年前將淨碳排放量減至零,我們一直大力投資此領域。在中國各地生活和旅行後,我親身感受到中國的污染有多嚴重。有時候當我走在街上,我連前方10英尺的景物也看不到。

中國今時今日已脫胎換骨。中國生產的太陽能組件及鋰電池分別佔全球72%及69%,而其生產的風力發電機及電動汽車則分別佔全球近半及30-40%。中國在潔淨技術領域已成為非常可靠的參與者,為保領先地位,中國在此領域繼續投資亦合情合理。           

我認爲醫療保健是另一個蘊藏重大機遇的領域。雖然人口老化是全球都正面對的問題,但這可能是中國所面臨最重大的結構性挑戰,原因是中國已實行「一孩政策」40年,目前可能是世界上人口老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據估計,中國的老年人口到2050年將達到接近5億的高峰。當中顯然帶來不少機遇。   

Aidan:當中某些增長領域似乎得到不少基本支持。話雖如此,部分股票在過去12個月升勢凌厲,你是否對這些行業和公司的高估值感到擔心?這或意味著市場已超前未來頗爲不明朗的發展。

Will:就估值而言,我認為將整個市場一概而論是錯誤的做法。如果我們剔除佔中國基準近30%的前5隻股票,估值實際上處合理水平,亦在歷史範圍內。

經驗告訴我們,一般而言,以較高的價位投資能夠隨時日而壯大的優質公司,比以便宜的價位投資表現平庸的公司來得明智。

Aidan:說得非常好。讓我們再具體一點,聚焦在中國以至全球都取得驚人升幅的科技業。
新冠肺炎疫情無疑加快了數碼轉型,而這趨勢早於疫情到來前便已開始。不過,與此同時,部分科技公司的估值已經非常高,而世界各地的監管亦開始收緊。你認為以科技為中心的市場反彈還能延續嗎?

Will:我認為科技板塊將無可避免定期出現輪換的情況。我們的策略並非要猜度這些輪換的時機,因為這取決於我們完全無法控制的因素。

我們的方法是評估根本的推動因素,分析當中是否出現任何變動。就目前的形勢來看,我認為大家可以衡量以下兩點:

  1. 第一,過去幾年中美貿易的緊張關係暴露了中國的發展計劃的一大弱點。中國繼續取得先進半導體晶片的能力,對其在技術領域進佔領先位置和達致自給自足尤爲重要。因此,中國將繼續投資研發,而進口替代亦可能會加速。
  2. 第二,科技股是個非常籠統的標籤,涵蓋了相當多的公司。我們在數碼經濟推手的身上找到愈來愈多機會。雲端運算領域就是最佳的例子。我們明顯看到公司正從私人雲端轉移至公共雲端。目前,中國的公共雲端市場規模約為美國的六分之一。因此,此領域顯然仍有更大的增長空間。 

Aidan:Will,非常感謝你參與這次別具意義的討論。我們希望觀眾們從中也得到有用的資訊。 大家可以瀏覽我們的香港和新加坡網站,了解更多有關中國股市觀點的資訊。
感謝收看,保持健康。

Related Articles

宏觀經濟研究

通脹的不平衡影響:政府怎樣應對

  • by David Page
  • 27 十月 2022 (5 分鐘閱讀)
宏觀經濟研究

烏克蘭危機及保險機構所受的影響

  • by Arnaud Lebreton, Yolande Poulou
  • 26 五月 2022 (7 分鐘閱讀)

    免責聲明

    本網站由已獲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以下簡稱「證監會」) 發牌的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盛投資香港」)發布,內容僅供一般傳閱及資料參考之用。按照任何適用的法律或法規,本網站並不構成與金融工具交易相關的投資研究或財務分析,也不構成安盛投資管理公司或其關聯公司作出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或進行任何相關交易的要約,並不應被視為招攬或投資、法律、稅務或任何其他建議、投資策略建議或買賣證券的個人化建議。本網站的編寫沒有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具體情況、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投資知識或特殊需要,亦有可能會隨時更改而恕不另行通知。要約僅會按照相關發行文件中所披露的資料作出。如果閣下不肯定本網站所載任何資訊的含義,請諮詢獨立財務顧問或其他專業顧問。

    由於本網站內容經過簡化,所載內容並不完整並屬於意見;文中的估計和預測具主觀性,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此等意見、估計及預測亦不保證會成真。實際營運結果及成果或存在重大差異。本網站內的資料、數字、聲明、分析、預測和其他資料乃根據我們在建立本網站時的知識狀態提供。本文所載的資訊從相信屬可靠之來源獲得。安盛投資香港有理由相信該等資訊為準確、完整及最新。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安盛投資香港、其關聯公司、董事、高級人員或僱員對第三方所提供的數據(包括該等數據的準確性)概不承擔任何責任。本文件並未載有足以支持作出投資決策的資訊。所提及的公司資料(如有)只供說明之用,並且不應被視作為投資建議或招攬。

    所有投資均涉及風險,包括損失資本。投資價值以及收益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並不保證未來回報,投資者或會無法收回最初的投資金額。投資者不應僅根據本資料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本網站列出的某些服務或不適用於零售投資者。

    本網站未經證監會審閱。© 2023年安盛投資管理公司。版權所有。